国际旅游岛商报讯 提到“金融扶贫”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小额贷款、项目融资等,但是对于保险扶贫,我们似乎还了解不多。27日,在当代海南论坛上,来自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郑晓玲教授,从保险的角度出发,剖析农村人员在医疗、就业、农作物方面缺少保险保障的情况,号召开展新型的保险精准扶贫。
郑晓玲以河北阜平县、宁夏盐池、四川凉山以及河南兰考四个地区的保险扶贫为例子,结合海南扶贫的实际情况,分析了海南实施保险扶贫的可行性。
河北阜平县实施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,自创了“金融扶贫,保险先行”的阜平模式。阜平县政府注资3000万元设立保险保障基金,并在每年应补贴保费列入财政预算,建立保险保障基金补充机制。该县将“农业保险全覆盖”作为突破口,通过“联保共保”,在全国首创大枣、核桃、肉牛、肉羊成本价格损失保险,对成本损失、价格波动提供风险保障,兜住了风险底线,有效防止广大农户因自然灾害、市场变化、意外伤害等致贫返贫。
据郑晓玲介绍,截至2015年,该县大枣、核桃种植规模比2012年分别增加2.5万亩和5.37万亩,肉牛肉羊饲养量比2012年增加3600头和14.5万只,“两种两养”分别增收6700万元以上,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0.81万减少到2016年5月底的5.78万人。
郑晓玲表示,宁夏、四川、河南都分别通过保险扶贫,实现了大规模的脱贫。“我省在保险扶贫上,也取得一定成绩,比如新增的海南特色的芒果保险。”据悉,目前在海南共有15种险种,范围涉及农业、渔业、林业、民政等部门,覆盖19个市县,其中包含三沙市。然而,郑晓玲也指出,目前我省保险工作仍有不足。
在实地考察时,郑晓玲等专家也发现,农户主动参保意识非常差,或者可以说是风险意识不强。“农民不愿意参保,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保险给农民农业的保障作用。”这一个就需要政府去普及,让更多村民了解保险,愿意投保。
村民在劳作时,还可能会因此而出现事故,造成农民受伤、生病等,而村民的医疗、人身、财产等方面,若是能得到保险保障,则无疑给村民吃了定心丸。郑晓玲指出,村民有了资金之后,也会考虑到扩大规模之后的风险,假如没有保险,就会限制村民的行动,村民不愿意冒险,规模就难以扩大。“所以有了保险,对于提高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,也非常有帮助。”
发言最后,郑晓玲提议,我省应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,借鉴其他省市保险精准扶贫的经验,实行“政府政策支持+保险资金融资+保险风险保障”的运行模式,精准对接扶贫多元化保险需求。